渤海财险公告已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上半年车险签单保费占比超成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困局仍待解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讯(记者夏淑媛)8月26日,渤海财险公告表示,根据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相关监管规定,渤海财险已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据悉,渤海财险公告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主要受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影响。自2021年一季度以来,渤海财险的风险综合评级始终为C,这也意味着该公司偿付能力长期未达标。2024年上半年,渤海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9.77亿元,同比增长6.06%,实现净利0.21亿元。
针对该公司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影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渤海财险主要以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为主,按照监管一直严控财险公司通过互联网方式将机动车辆保险经营区域拓展至未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来看,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对其业务影响并不大,对于已生效的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正常履行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做好理赔等后续服务,客户的保障权益将不会受到影响。
渤海财险公告已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仍未C
据悉,渤海财险公告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主要受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影响。
今年8月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内容规定,在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财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应符合三大条件:
一是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二是最近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三是金融监管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据财联社记者对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梳理,在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安心财险、华安财险、渤海财险、前海财险、珠峰财险、都邦财险、安华农险、富德财险8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其中,2024年二季度末,渤海财险核心偿付能力、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9.84%、158.9%,渤海财险公告已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上半年车险签单保费占比超成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困局仍待解而一季度末分别为95.51%和154.82%。但自2021年一季度以来,渤海财险的风险综合评级始终为C,这也意味着该公司偿付能力长期未达标。
渤海财险表示,2024年二季度,公司已根据偿付能力监管等有关要求,积极整改落实监管评估反馈意见,在持续优化风险偏好及其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坚持开展季度限额指标监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声誉风险隐患排查、风险综合评级指标分析与改进等工作。
上半年渤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车险签单保费占比仍超7成
据悉,渤海财险成立于2005年,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等公司发起设立,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财险公司。
虽然背靠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泰达系”旗下拥有渤海证券、渤海银行、渤海财险、恒安标准人寿等金融机构,但渤海财险自成立后,却鲜少盈利。
数据显示,2015-2023年,渤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3.92亿元、29.64亿元、38.66亿元、40.03亿元、37.21亿元、32.14亿元、35.65亿元、33.75亿元、35.5亿元。
相较于保险业务收入的波动,该公司近两年净利虽有向好迹象,然仍未进入稳定盈利周期。
2015—2023年,其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0.18亿元、-1.94亿元、-1.12亿元、-3.57亿元、0.08亿元、-3.5亿元、0.34亿元、0.47亿元。
据悉,渤海财险经营主要受车险业务影响较大。2019-2023年,公司机动车辆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2.68亿元、28.20亿元、30.96亿元、27.47亿元、28.21亿元,占总保费比例分别为87.83%、87.74%、86.84%、81.39%、79.46%。
2021年,渤海财险提出要聚焦车险业务品质改善,并将非车险业务战略发展作为公司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不过,不同于车险综改后多数财险公司车险、非车业务两手抓,渤海财险对车险业务依赖程度仍较高,且大力发展的车险业务并不盈利。
2024年上半年,渤海财险经营情况有所好转,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9.77亿元,同比增长6.06%;净利0.21亿元,较2023年同期0.12亿元增加0.09亿元。同期,公司实现签单保费20.89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占比仍较高为76.16%,达15.91亿元。